井岡山摩托車在共和國摩托車發(fā)展史上重彩地寫下了光輝燦爛的首頁
抗美援朝促生第一輛摩托車
1950年秋,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就爆發(fā)了朝鮮戰(zhàn)爭。當時毛澤東主席發(fā)出了“抗美援朝,保家衛(wèi)國”的動員令。那時的中央軍委為加強部隊的現代化建設、增強戰(zhàn)斗力,在全軍運輸工作會議上確立了“部隊工廠以解決部隊交通工具為主”的發(fā)展方針。
當時的汽車制配六廠廠長程華明見時機已到,將考慮已久的試制摩托車計劃,以及先制造摩托車,然后逐步過渡到能生產汽車的整套方案向上級提出,很快得到部隊首長的贊同,批準該廠試制軍用摩托車。
就這樣,試制第一輛國產軍用摩托車的重任便落在汽配六廠身上。
無經驗無設備無配件,奇跡造車
模仿參考對象:德國迅達普K500摩托車
重任落在了汽車制配六廠的身上,擔子顯然不輕,制造摩托車,既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,又要有合理的生產組織和科學管理方法。當時工廠尚未完全具備這些條件,設備簡陋、工藝落后不說,最主要的是毫無摩托車技術積累。
為了完成任務,汽配六廠認為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加強技術力量。
他們聘請了1943年畢業(yè)于西南聯大(清華大學)的張世恩工程師等來廠擔任技術領導工作,負責摩托車試制。并從全國各地招聘了技術人員,如高克勵,高玉勤、馮獻堂、陳磐、金鼎、等技術骨干和部分了解摩托車性能、結構的摩托車技術工人。從京、津、滬等地購買一些歐美名車:166大炮、“歐萊”、“勝利”、“哈利”及日本“大小六摩托車”作道路試驗和車輛技術性能分析,并在10月份經過幾次長途試車比較。根據當時國內公路情況、部隊需求以及結合工廠的技術設備能力等條件進行車輛選型。最后確定以德國迅達普(ZUNDAPP)廠生產的K500摩托車為樣車仿制,該車在“二戰(zhàn)”期間裝備德國部隊,經過長期考驗,堅固耐用,重心低、易駕駛,且結構較簡單,工藝難度較低,適合汽配工廠生產。
仿制對象:迅達普K5OO摩托車
樣車選型確定后,由6名技術人員分三個組進行測繪。發(fā)動機組員為高克績、高玉勤、馮獻堂、變速箱和后傳動組成員,主要為陳馨、金鼎和蘭英等負責車架各構件的總體設計。隨后用了近三個月時間,于1950年12月底完成樣車測繪產品圖紙542張,工藝裝備和模具圖紙85套。工廠成立了機器腳踏車試制委員會以加強組織領導。該車零部件共838種,由于專業(yè)配套廠少,自己承制750種,自制率達90%。僅滾動軸承、制動片、鏈條、發(fā)電機、輪胎及電氣儀表等為外購件。
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努力,于1951年7月8日勝利完成了第一批5輛摩托車的試制任務。
以“井岡山”命名新中國首輛摩托
1951年7月31日,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、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到廠參觀了新制成的摩托車。8月1日,全廠職工寫信向中央軍委、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報喜。8月3日,在工廠禮堂召開了慶功大會,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特派總政治部秘書長魏傳統、總后勤部部長楊立三、副部長張令彬代表三總部來廠祝賀。表彰了全廠職工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,試制成功我國第一批軍用重型摩托車的先進事跡,并給工廠44名先進生產者和勞動模范發(fā)獎。在頒獎大會上,魏傳統代表團中央軍委向工廠頒發(fā)了給該車定名為“井岡山”牌摩托車的命名詞。
為擴大摩托車生產規(guī)模,1951年10月,軍委總后勤部指示新屬南京第三汽車制配廠(南京汽車廠前身,解放前為火炮修理/—)與北京汽配六廠合作生產“井岡山”牌摩托車。南京汽配三廠負責制造發(fā)動機、油箱、前叉和隨車工具,北京汽配六廠負責生產車架、傳動構件、前后車輪、制功裝置、座墊、變速箱等,兩廠都承擔摩托卒總裝任務,至1953年底,年產量已突破1000輛。
蘇聯的M72摩托
1954年,工廠為滿足部隊作戰(zhàn)的需求,參照蘇式M72型樣本增加邊斗,試制出邊三輪摩托車,并投入批量生嚴、1955年后,由于兩工廠轉產“吉普車”以及工廠隸屬關系改換,從此,停1止了特號車的生產。從1951年7月。1954年底,累計生產“井岡山”牌二輪摩托車176l輛、邊三輪摩托車1487輛,總計3248輛。
1955年1月,“井岡山”牌摩托車參加了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國際博覽會。這是新中國成立后,由中國工人制造的摩托車首次在國外展出。1955年后,工廠隸屬關系改換,生產任務變更,從此停止了該車的生產。
車型資料
下線時間:1951年
停車時間:1955
累計產量:二輪摩托車176l輛、邊三輪摩托車1487輛,總計3248輛
最高時速:75KM/H
耗油量:6.66L/100KM
發(fā)動機:4沖程雙缸15馬力發(fā)動機
參考資料:《中國第一臺摩托車誕生記》 吳正權